在過去的三年里,應該是近一百年來最難熬的三年,全球都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大多數行業都受到了沖擊,有的已到崩潰邊緣。作為所有行業的風向標行業,會展業首當其沖。大大小小的展會延期延期又延期,最后很多可能不得不取消。主委會心里難受,參展商心里也不好過!有的可能花了錢全部打水漂。有的展會線下開不了,便做起了線上展,不過對于效果而言,線上可能還是沒有辦法替代線下面對面的體驗方式!
不管怎么說,2022也已經成為過去,在國內疫情放開以后,總得來說形式一片大好,本次春節長假并沒有像之前有人預判的那樣出現又一波大面積感染高峰,相反,很多地方的老百姓回家都沒有戴口罩了,反而都還沒啥問題。有的專家說病毒在中國已經傳不動了,可能是這道理吧!不管怎樣,老百姓被病毒折騰了三年,也該收場了。從年初基本看得出來,2023年的中國會展業會慢慢開始復蘇,雖然不可能一下回到2019年疫情前的狀態,但是至少都能按發布的時間正常進行。更多的是考慮參展帶來的效果,而不是精力都用在了怎么做好防疫。會展業每年給中國帶來的收入是不可估量的,會展給每個行業帶來的好處也是眾人可見的。所以會展業的有序進行和復蘇,是每個地方政府都全力支持和翹首以盼的!大環境是在向好的,不過,本人認為,對于很多參展商而言,參展的信心還需要時間來找回來,三年時間的折騰,就像一個巨大的傷疤,不可能一下好完的。這個需要時間,很多參展商可能三年里花在會展里面的錢都沒有賺回來,所以對參展不太會馬上就有信心。所以2023年的上半年的會展行業,可能會是一個過渡期,會有一部分勇氣可佳和比較有激情的參展商來進行。相對保守一點的參展商會在看到上半年的會展效果之后才會行動,所以由此可判,2023年的下半年便是會展業的爆發期。另一方面,很多行業的老板都虧了不少錢,有的已經失去了現金流,所以資金的短缺也會導致很多行業的展會招商會面臨不小的困境!這個也需要時間,因為除非徹底不做了,不然還是會往長遠看,哪怕想辦法籌集資金也可能解決這種問題的。所以這樣看來,也是需要一定時間的。
綜上而言,2023年至少已經讓很多會展業的從業者看到了些許希望,開始為接下來做好規劃和打算,我身邊認識的同行有很多已經在招兵買馬,為接下來的市場復蘇打下堅實的基礎!對于我這個會展從業者而言,我對接下來的行業也是充滿了信心的,但是我有一些行業的期望,期望能出臺一些好的政策刺激一下會展行業,另外希望會展行業能再規范一下,能有干實事干正事的監管部門出來監管一下,不要讓少數不良分子搞亂了行業,讓有的主辦方和主場單位為了利益最大化,一味地出些亂七八糟的的政策,比如押金越來越高,押金退還的時間越來越長,到處隨意罰款等等!這樣就相當于把壓力盡可能都轉化到更底層的搭建商和參展商身上了,完全不利于行業的良性發展!希望相關部門能出臺一個統一的行業標準來進行規范!另外就是搭建商報館的程序希望能越來越簡化,沒必要搞得那么復雜,有的展會報一個展臺資料要準備幾十上百頁,有的還要交原稿兩三分,太折磨人了,能全部用電子報館不是更好嗎?
最后,在“新線下”經濟下,會展主辦方要使線上展積累的數據“活起來”,在線下展開展前依靠大數據分析技術盡可能掌握每一位觀眾、每一家參展商的個體需求,并提供個性化服務,讓線下會展活動體驗更好、線上服務更高效。展會現場可通過智能采集系統,更全面地采集參展者、參觀者的線下活動軌跡,通過大數據技術分析用戶的在線習慣,繼而得出個體特征。由智能分析系統計算出用戶喜好,將促成會展主辦方根據數據分析結果柔性化地提供全年服務,并成為中長期內會展主辦方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近日,從成都看到一系列的展會都陸陸續續地發布了展會時間,說明今年的展會行業一定會比前三年好,期待早日回到并超越2019年之前的狀態,會展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