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10時外交部副部長在發布會上表示,中國已對83個國家以及世衛組織、非盟等國際組織提供緊急援助,包括檢測試劑、口罩等醫療物資。而且為應對日益嚴峻的新冠病毒疫情,海外各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特朗普向韓國求援,提出希望韓方能提供用于抗疫的醫療設備;巴西開建方艙醫院,圣保羅州和里約熱內盧州已經開始著手建造方艙醫院;新西蘭宣布封城,新西蘭總理阿德恩23日發表全國電視講話說,要求新西蘭全國學校將從24日起關閉,學校將開始線上遠程教育。48小時后,新西蘭將進入自我隔離狀態,所有的非核心部門執行在家辦公的政策.....
每個國家都在為防疫做努力,而對于身處疫情下的外貿人來說除了焦慮外,還能做些什么呢?
1. 梳理、評估手上的訂單。對于受延期復工影響的會延遲交付的訂單,及時和買家溝通;對于無法履行的訂單,建議和買家協商解除合同,必要時取得中國貿促會出具的不可抗力事實性證明,降低后期被買家反索賠風險。
備注:如受疫情防控影響,貿易雙方經協商對出運時間、物流方式、付款條件等合同事項進行變更的,建議對變更事項留存傳真、郵件等書面證據,切實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2. 整理下單待生產和待出貨的客戶,與工廠確認交期,與物流公司確定出貨安排,和客戶協商最佳的解決辦法。
3. 關注目前各國的貿易政策、出入境政策、航空公司、船公司的政策變化。
4. 利用好線上資源,如各種線上展會、交易平臺,積極與境外采購商開展供需對接,拓展網絡設計和定制服務。
5. 維護老客戶。與客戶密切溝通,共同制定新一年的采購計劃和生產安排。
6. 尋找新的賣貨模式。疫情的爆發,很多港口、航線都暫停,外貿企業如果有多余的庫存,或是供應鏈能較早恢復,可以嘗試出口轉內銷。例如快消品就可以嘗試做下國內新媒體的運營,在小紅書、抖音等推廣。
7. 部分外貿企業轉型轉產。海外市場目前疫情爆發,如果持續下去,部分品類行業必然會遭遇沖擊,比如戶外用品,非生活必需品等,這類企業如果銷售數據斷崖式的下跌可以考慮轉型轉產,目前轉型轉產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做口罩,做更防疫周圍相關的產品
外貿人可以趁著這段疫情期間,好好的全局思考下自己的整個外貿布局,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凸顯了我們的哪些漏洞以及布局,哪些改變是有利于我們之后的發展,我們海外市場的選擇是否太過單一,需不需要多市場發展等等。(來源:開店小妙招)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摩方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